最新文章

中國大陸進口政策與法規解析:2025年台灣企業出口中國前必讀實戰手冊

一、2025年中國大陸進口政策總覽:從貿易戰走向內循環時代

2025年中國大陸的進口政策延續近年以來的「內循環強化+外部風險管控」策略。這意味著中國在強化本土供應鏈的同時,對進口商品的選擇更加嚴格與精準。對台灣企業來說,雖非處於貿易戰主戰場,但仍需特別注意以下趨勢:

✅ 關鍵政策摘要:

項目說明
關稅政策雖未全面調漲,但針對部分高科技與農產品維持高關稅政策。台灣產品如使用美國零件或技術,可能被視為敏感來源。
產業補貼排他為扶植本土產業,進口同類商品需具備「不可替代性」或列為中國未具自製能力清單。
環保與碳足跡要求針對塑膠、化學、電子等類別商品,新增「碳足跡報告」與環保聲明要求,違規恐遭拒關。
強化審查制度加強對跨境數據類商品(如內建儲存的電子產品)、宗教類書籍、醫藥產品等的內容審查。

 


二、報關實務常見錯誤與風險點分析

1. 申報品名與實際不符 → 易被退運或罰款

範例:申報為「手持設備」,實際是二手手機,若未註明成色、品牌、序號,易被視為走私行為。

🔧 對策:

  • 採用「完整型英文品名」+「產品規格/型號/材質說明」
  • 必要時附上型錄、產品照,作為備查資料。

 


2. 商品屬「重點監管類別」但未提供額外證明

這類商品包括:醫療器材、保健食品、化學品、無線設備等,報關時如無中國境內登記證或許可證,將直接卡關。

🔧 對策:

  • 詢問買方是否有境內註冊公司可用於備案
  • 或透過第三方代理公司代為登記使用權

3. 違反限寄或禁運條件 → 誘發刑責風險

違規範圍包括:

  • 易燃易爆品(例如含鋰電池產品未註明電壓/瓦時數)
  • 敏感政治/宗教刊物
  • 名義捐贈但實為商業行為

🔧 對策:

  • 可考慮透過「特殊通道」(例:保稅區操作、小三通申報)或轉運經香港進入中國。
  • 非營利寄件內容(如宗教書籍捐贈),務必加註公益用途與接收單位。

三、進口中國的「隱性風險」:非條文所寫但實務常見

隱性風險說明與影響建議
報關行專業不足隨便使用內地小型報關行可能不熟台灣貨物特性,造成延誤。使用熟悉兩岸規範的台資或港資報關公司
貨物先進關後補文件大陸部分港口要求先備齊文件才可進關,否則臨時補件會被罰金。出貨前請物流商確認報關順序與完整性
各省口岸標準不一廣東、福建、上海的關務操作規範略有不同,政策彈性不等。根據買方地點挑選通關港口,避開高抽檢區

四、台灣出口常見高風險商品分類

商品類別中國海關風控強度實務建議
二手電子(手機、筆電、顯卡)強烈建議先做產品整新、報關標示需完整明確
宗教類書籍(佛教、基督教、靈修類)極高僅建議捐贈形式並附收件單位證明
保健食品(雙美膠原蛋白、酵素)需有中國代理商、營養聲明與合法來源報告
電子零件(含雷射模組、射頻模組)中高規格書與安全認證不可缺少
營業樣品(未販售)可使用免稅條款,但須提供樣品用途與不銷售聲明

 


五、三步驟降低通關風險

  1. 📋 出貨前規劃
    • 明確產品分類
    • 確認進口證書、備案文件
    • 攜手專業物流服務商共同審核
  2. 🚢 運輸過程掌控
    • 採用具備兩岸經驗的貨運代理(可處理報關異常)
    • 使用可追蹤物流路線,避免轉運丟包或轉單錯誤
  3. 📂 報關與備查準備
    • 每批貨物建議備有:商品圖文簡報、發票影本、合約副本(若商業性質)、品牌授權(若有)

懂法規,是您穩健經營中國市場的第一步

在2025年的大環境下,中國進口政策表面開放,實則風控嚴密。對於真正想做穩定長線經營的台灣企業而言,「合法、安全、前置完整」已不再是選項,而是必要條件。詠泰豐熟悉台灣到中國的各類報關流程與物流實務,歡迎您將繁瑣交給我們,讓您專注在產品與市場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