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國際貿易與跨境物流中,「貨物什麼時候交接、誰負責風險與費用」,常常讓人一頭霧水。這次詠泰豐要幫你一次搞懂:
CIF、CFR、DDU 是什麼意思?彼此差在哪裡?什麼情況該用哪一種?
📦 1. CIF(Cost, Insurance and Freight)成本+保險+運費
- 賣方:負責商品運送到目的港口,包含運費與保險
- 買方:負責清關、關稅、內陸運送等後續費用
📌 關鍵特色:賣方幫你保險,但一旦抵達港口後,責任與風險歸買方
🚢 2. CFR(Cost and Freight)成本+運費(不含保險)
- 與 CIF 很像,但不包含保險
- 賣方:負責把貨送到目的港口
- 買方:負責港口後續所有費用與風險,也需自行保險
📌 建議:當雙方熟識、交易頻繁時,較常使用 CFR,簡化作業
📬 3. DDU(Delivered Duty Unpaid)未完稅交貨
- 賣方:將貨物運送至買方指定地點,但不負責報關與繳稅
- 買方:負責支付進口稅金與報關手續
📌 很適合客製化商品或樣品交貨,但要提醒買家:稅與清關請自行處理
🔍 CIF vs CFR vs DDU 一張表看懂
項目 | CIF | CFR | DDU |
---|---|---|---|
含運費 | ✅ | ✅ | ✅ |
含保險 | ✅ | ❌ | ❌ |
是否完稅 | ❌ | ❌ | ❌ |
貨到誰負責 | 買方 | 買方 | 買方 |
常用情境 | 大宗商品貿易 | 常規出貨 | 零售、樣品出貨 |
🤝 詠泰豐怎麼幫你選正確的條件?
詠泰豐擁有多年跨境物流實務經驗,無論你是電商新手還是專業採購,我們都能幫你判斷最合適的交貨條件,並協助避開稅務爭議、降低出貨風險。
📲 想知道哪個術語最適合你?
👉 聯絡詠泰豐顧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