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,越來越多企業希望進入中國市場,但中國嚴格的海關與商檢制度往往成為貿易商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。本文將透過深入解析,協助貿易商掌握中國海關和商檢的核心要點,以有效降低貿易風險,順利打通中國市場的門戶。
一、中國海關制度核心職能概述
中國的海關管理由國務院直屬的「中國海關總署」負責,其主要職責包括進出口貨物管理、稅費徵收、執行國際貿易規範,以及防範走私行為。對貿易商而言,以下是最核心的業務範圍:
- 進出口報關:所有進出口貨物須經由中國海關審核批准後方可通關。
- 稅費管理:海關負責徵收關稅、增值稅,以及相關進口環節的稅費。
- 海關風險管理:海關採用風險管理系統篩檢風險較高貨物,對可能存在問題的產品進行查驗。
貿易商若能掌握中國海關的核心運作方式,即可避免貨物被扣押或稅金罰款等損失。

一、中國海關報關重點解析與應對技巧
貨物進入中國前,必須進行報關申報並完成海關核驗程序,報關環節中最常見的問題包括:
單證不符: 貨物內容、數量、品名與報關資料不符,易造成扣關。
防範建議:
仔細核對申報資料,提供完整、準確的提單、發票、裝箱單,避免填報錯誤。HS CODE分類錯誤:
中國使用世界海關組織(WCO)統一制定的HS編碼,錯誤分類會造成關稅錯誤與延遲。防範建議:
與專業的報關行合作,正確分類貨物,避免稅務爭議。
二、中國商檢制度的關鍵理解
商檢全稱為「商品檢驗檢疫」,中國商檢制度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(SAMR)和海關總署負責執行,重點在於產品品質、安全性、標示符合性:
- 強制檢驗清單制度
特定商品必須進行商檢,否則無法通過海關放行,例如食品、化妝品、嬰兒產品、電子產品等。 - 進口食品與化妝品要求 須提前獲得相應的中國進口備案或註冊許可(例如:進口食品須提前獲得「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登記證」)。
CCC認證(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) 涉及安全、健康或環保要求之產品,例如家電、通訊設備等,必須事先取得CCC認證。
防範建議:
提前了解產品是否屬於商檢或CCC認證範圍,及早取得相關認證文件,避免通關延誤。
三、貿易商在中國通關必須知道的合規管理技巧
貿易商若想避免因法規不符而產生的高額罰款或貿易中斷,需建立以下三種重要的合規管理機制:
- 內控機制 建立商品進出口資料審核程序,確保報關文件的正確性,尤其針對敏感或高風險產品進行嚴格把關。
- 風險控管 透過專業的報關代理進行風險評估,主動追蹤中國最新法規及政策變動,降低因政策變動造成的商業風險。
- 法律培訓與教育 定期對企業內部相關人員進行中國貿易法規培訓,提升公司整體合規意識,減少不必要的法律爭議。
四、經營中國市場的應急處理措施
即使事前已做好準備,仍可能遇到貨物被扣關或延遲的情形。貿易商應掌握以下基本處理方法:
- 主動與中國海關進行溝通,釐清貨物問題所在。
- 迅速提供完整資料,協助海關快速完成查驗。
- 在貨物嚴重延誤或遭退回時,積極協商退運或重新進口的安排。
透過事前建立完善的應急計畫,有效降低通關異常時帶來的損失。
五、未來中國海關與商檢趨勢預測(2025)
中國在未來將持續加強對進口商品的安全性與合規性要求,預期以下幾個趨勢會更明顯:
- 海關檢驗與認證程序會更加嚴格,尤其在食品安全及電子產品品質把關方面。
- 跨境電商法規持續細化,將更多產品納入備案制度,企業必須及早規劃應對策略。
因此,貿易商應提前佈局,定期追蹤中國官方公告,保持高度警覺與彈性,才能持續掌握中國市場的商機。